摘要:自2000年银行业私有化以来,冰岛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发展跃入世界先进行列。与此同时,高速冒进式发展给冰岛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隐患。2007年下半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冰岛,使其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冰岛正为其经济冒进付出代价。
一、银行业私有化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能源技术成熟,冰岛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转化为渔业、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并重的多元化经济。冰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发展和个人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市场对金融信贷需求高涨。
直至2000年,冰岛大部分银行属国家所有,其运作形式按部就班、效率低下。银行利率水平极低,甚至负值,银行业改革成为社会焦点,也成为当时独立党和进步党联合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银行业、能源业等国家垄断性行业,包括渔业、电讯业在内的行业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私有化。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私有化提上议事日程。
2000年,在政府推动下,银行业掀起了一轮快速私有化运动,农业银行、国家银行和冰岛银行等所有银行在2005年底前完成了私有化。
二、私有化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私有化后的冰岛银行业迅速超越冰岛小国经济范围,走向国际舞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06年当年GDP约150亿美元的冰岛,国际投资占当年全球金融投资总额的1%。2006年第一季度三大商业银行资产增长超过全年GDP。冰银行通过“杠杆”形式,在国际市场获得大量融资,同时购入快速增长的国外银行、航空、制药等企业股份,短期内获取大量利润,银行业利润来源大量向国际市场倾斜。2006至2007年度,冰岛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三大商业银行利润60%以上来自国际市场。2001至2007年,银行业资产在6年里增长了数十倍,2007年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800亿美元,为2007年当年GDP的10倍。在此期间,冰岛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4%,2006年达7%,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冰岛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生活质量和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隐患
冰岛除渔业、电力、地热能源和水资源外,其它资源匮乏,工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失衡成为尖锐问题。
(一)贸易逆差逐年扩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尽管政府大力支持以铝业为代表的能源型工业发展,铝产品出口大增。但由于配额和成本因素,出口支柱产业渔业出口稳中略降,而进口农产品、运输工具等大幅增加,致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06达到顶峰。2006年贸易逆差占全年GDP2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占全年GDP17%。随着铝产品生产扩大,2008年铝出口将超过渔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冰岛贸易逆差将逐步减少。虽然铝业发展在数据上缓解了贸易逆差,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失衡问题。
同时,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央行屡次调高基本利率的做法收效甚微。2008年6月,CPI年通胀率达12.7%,为18年来最高水平。8月份,冰岛CPI通胀率继续攀升,达14.5%,通货膨胀率已持续12个月上涨。食品、燃油等价格高涨,影响了国计民生。今年4月卡车司机举行抗议活动,并与警察冲突,成为冰岛近年来罕见的社会事件。
(二)银行利率不断上调,克朗剧烈波动
为应对节节攀升的通货膨胀,央行不得不连续上调基本利率。目前年基本利率为15.5%,居欧洲国家之首。此轮通货膨胀属全球性问题,一味上调银行利率并未彻底解决其通胀问题,实际上,通胀和利率在同步上涨。
高利率引发国际投机资金涌入,国内需求调控失效,促使克朗在大幅贸易逆差情况下持续升值。2006至2007年,克朗对美元维持在1:60这一高水平。自2008年始,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克朗大幅贬值。2008年1-8月克朗贬值幅度超过30%,目前克朗兑美元约1:80,克朗大起大落导致产业界无所适从。
克朗贬值和高利率给企业和家庭带来多重压力。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渔业而言,克朗贬值使其获得更多外汇,但增加了外债还贷压力;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克朗贬值导致物价大幅上涨,居民大量借贷消费还贷额增加,居民购买力水平急剧下降。
(三)银行操作不规范,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银行私有化时,大多落到欠缺现代银行管理经验的人手中。银行私有化后,商业银行迅速扩展为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成倍增长。银行在国内、国际市场急剧扩张,尽兴“狂赌”,其操作手段类似对冲基金,通过大量借贷而不是国内储备,扩展银行融资、商业投资及炒作业务,获利大,时间短,风险极大。
与此同时,作为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央行和财政部几乎放手。私有化伊始,银行家和监管者都不熟悉投资银行风险和游戏规则。2001年7月,央行和政府签署协议,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其调控手段被限制在单一的基本利率调整,几乎放弃了对储备要求的监管。
四、经济冒进付出的代价
2007年下半年始,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给冰岛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 银行国际信誉度降低,还贷压力增大
冰岛银行国际融资陷入困境,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2008年3月底三大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缺失互换超过500点,有的银行甚至逼近1000点,很多投资机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国内企业和家庭也由于借贷出现问题陷入危机,房地产市场萎缩,克朗大幅贬值。经济发展持续下滑。2008年一季度GDP增长比2007年第四季度少4个百分点,接近零增长。股市和克朗汇率下跌超过30%,经济失衡进一步恶化。2007年底国家短期外债是央行外汇储备的15倍、GDP的200%,长期外债是GDP的350%。通货膨胀继续攀升,目前通胀水平高达14.5%。2001年至2007年间,居民因无节制贷款消费,负债额超过家庭总资产的80%,目前高涨的通货膨胀给还贷带来巨大压力。
(二)加入欧盟和欧元区前途渺茫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产业界和民众逐渐趋向放弃克朗采用欧元,关于加入欧盟和采用欧元的讨论日趋激烈。2008年1月以来支持加入欧盟的人数急剧增加。最新一次民意测验表明,超过67.8%的冰岛人支持加入欧盟和采用欧元。但执政的独立党在入盟问题上态度保守,坚持渔业主权和控制权,反对加入欧盟。同时高通胀和经济严重失衡等经济指标与欧盟要求相差甚远,预计冰岛入盟和采用欧元的进程近期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 为经济发展不求环保
经济困境迫使政府对能源型工业发展态度发生转变。为此,政府采取了较为现实的做法,为摆脱经济困境,发展问题优先于环保问题。今年6月份,冰岛西南部Helgavik铝厂正式动工及北部Husavik铝厂更新合约得到政府批准,即证明了这一点,在寻求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压力下,执政党违背当初诺言,同意发展高耗能及污染的铝业和电站建设。
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组织最近对冰岛经济作了相近的负面预测,冰岛经济在未来1-2年内将进入萧条期,私人消费持续下跌,就业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甚至下跌。2008和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0.4%和-0.4%,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之一。
面对严峻的金融形势,冰岛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总理和外长利用国内国际多种场合宣传冰岛经济形势,甚至声称将采用法律手段对付国际投机基金。央行将年利率提升至15.5%,位居欧洲国家首位,同丹麦、挪威、瑞典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合约,获取15亿欧元信用贷款,增加冰岛市场外汇流通。同时,冰岛国会5月底通过决议,授权央行借贷66亿欧元,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冰岛目前经济困境和通货膨胀原因大部分来自国际市场,作为小国经济,冰岛政府调控手段仍然有限,系列措施能否扭转经济形势,仍有待观察。
信息来源:驻冰岛大使馆经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