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动态 > 正文
"中国标准"加力"走出去"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2/12/12 9:49:15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

  “今年,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地位明显上升,企业国际化网络布局渐趋完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承包商会会长刁春和如是指出。

  中高端市场开拓得力

  刁春和表示,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8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分别比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同期增速高出8.1个和17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1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6.1%,与去年年度业务增长基本持平。

  此外,业务层次继续提升,其中工程总承包项目(EPC)占比明显提升。

  前三季度,新签上亿美元的大项目为20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个。中国企业以EPC方式参与投(议)标的工程项目合计539个,同比增长106.5%,占总项目数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1%上升到26.5%;项目合同金额合计14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占项目总金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6%上升到46%。

  同时,中企对外承包工程投资并购日渐活跃,价值链实现前伸后延,以BOT形式投标的项目共计8次,主要涉及电站、公路、桥梁等领域,合同金额达21.4亿美元,较去年有所增长。

  据刁春和介绍,中国企业在工程相关投资、海外并购等领域的活动也更趋活跃,矿产资源、环保新能源成为热点领域。房屋建筑类企业积极实施海外房地产开发,也尝试投资建材的本地化生产项目。冶金建设类企业通过入股矿山、包销矿石、生产经营等手段,延伸业务链条,分享投资和经营收益。

  从海外市场来看,其布局实现了优化,中高端市场开拓进展显著。

  前三季度,中企在亚非传统市场的业务总量小幅提升,但占比有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欧洲、美洲中高端市场开拓成果渐丰:欧洲市场新签合同额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拉美市场新签合同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委内瑞拉和巴西的大型项目引人注目。

  “在部分市场和领域,中企竞争优势增强,龙头企业实力继续增长。”刁春和说,今年又有52家中国企业入围《工程新闻纪录》(ENR)225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杀入前10强,另有9家中国企业进入前50强。

  根据ENR的数据,中企占据非洲建筑市场总量的40%,在电力工程前10位中拥有6席,在交通、水务、石化、房建、加工制造等领域均有中国企业进入10强。

  此外,“中国资金”和“中国标准”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助企业业务开拓。

  中国企业前三季度利用国内出口信贷资金的投(议)标项目192个,同比增长96%;项目合同金额共计7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在总金额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3.6%上升到23%。

  前三季度,使用中国技术标准的EPC项目共计215个,占EPC项目总数的39.9%;项目合同金额721.5亿美元,占EPC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1%。项目涵盖了各专业领域,应用到印度、安哥拉、阿联酋、蒙古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的正式发布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框架。刁春和介绍说,不少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指引》实践活动,提高了社会责任管理和绩效的水平。

  解困:合规经营提后劲

  “在市场环境有所恶化的形势下,被业绩快速增长所掩盖的、海外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刁春和并未回避问题,他指出,行业分工和配套体系仍不成熟,难以形成合力。由于发展的专业化和差异化不够,行业内的企业甚至一个集团内部很难形成分工合理、有机联动的业务团队:“中国的项目融资、投资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发育严重滞后,对工程企业的专业支持不到位,影响对新型业务模式的开拓。”

  从企业内部来讲,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国内材料设备价格攀升,严重削弱了中国企业的报价优势和利润空间,导致企业成本优势大幅下降。不少企业反映,目前中国企业相对日、韩甚至欧美企业已无明显的价格优势可言。

  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短板亦有凸显。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在人才规模、专业结构和人员的海外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无法适应市场快速扩张的考验,“无人可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在项目管理、风险防控、资源整合、绩效激励等方面的不足浮出水面,成为困扰企业突破发展的新瓶颈。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仍不够系统,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大企业。守法合规和行业自律意识不足,危害行业利益。还有的企业迫于业绩压力,通过违规申报、恶意低价等手段争夺项目,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整体海外形象。”刁春和说。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难题。

  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3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0.3万人。10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6万人。日本和新加坡仍为主要目标市场,10月末两国各类劳务人员数量分别为19.3万人和8.7万人,分别占全部在外人员21.9%和10%。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已于8月起正式实施,其将保护境外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规范劳务企业经营行为放在了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对外劳务合作业务中劳务企业和劳务人员的权利义务,将促进行业经营规范和业务良性发展。目前,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已有96个。

  值得关注的是,在外派人员行业构成方面,今年前10个月工程项下派出劳务人员18.1万人,占全部在外人员的51.3%,所谓“纯劳务”的外派比重在继续下降。

  “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外派劳务人员的派遣成本与接收国的差距继续缩小,外派企业招工出现困难。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劳务合作市场开拓进展缓慢。日本市场也受到钓鱼岛问题及中日政经关系趋冷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波动。”刁春和说。

  2013:在挑战中抓机遇

  201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仍然要面对挑战与机遇,在挑战中抓机遇。

  刁春和分析指出,2013年行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全球经济复苏升温尚待时日,海外市场风险加大。连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也出现下滑,前景尚难判断。持续的萧条或将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缩小信贷规模,影响建筑市场回暖。

  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西亚、北非等地的政治局势仍然不稳,非商业风险指数还在高位。

  从经贸关系来看,经营环境可能继续恶化。经济低迷与国内大选等因素,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过所谓“双反调查”、“民众集会”等方式打压中国在外企业,对中企海外发展设置重重壁垒;部分发展中国家进行所谓的“反腐”、“环保”活动,对中企海外项目运作多加阻挠。中日关系短期内恐难恢复,技能实习生合作业务也会受到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也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严考。

  “东道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吸引投资者进行重大项目的开发,中企在这一方面明显经验不足。在承包工程项目上,日、韩、土耳其等企业加紧了与中国企业的争夺,欧美承包商也增加了对发展中地区业务的投入。某些国家还通过增加政府援助、减免债务、无担保贷款等方式,获取东道国重大项目,通过政府补贴亏损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国企业海外业务,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明显加剧。”刁春和说。

  另外,企业将面临政策、市场和自身成长进步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国务院今年5月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

  “可以预见,‘走出去’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提升对‘走出去’的服务水平,指导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增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效果。”刁春和说,中国将进一步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这些都将给工程企业带来发展契机。“此外,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将继续为企业提供稳定有力的资金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海外业务经验也在继续提升,企业业务拓展仍将得到资金方面的保障。”

  发达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将保持建设需求。“尽管欧洲和美国建筑市场复苏缓慢,但近两年来,德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频繁邀请中国承包商参与其大型基建项目;美国私人业主的住宅类投资也日趋活跃,中国企业是他们潜在的合作者。”刁春和介绍说,有权威研究机构预测,全球建筑市场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有望达4.7%,而拉美地区将以

  7.3%的增长率成为发展最快的

  地区,其中巴西为2014年世界杯足球联赛和2016年奥运会正着手升级机场、道路并修建赛场,会保持一定的发包规模。

  而周边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亚洲开发银行正在筹措资金支持印度、印尼等国家的铁路、公路和城轨交通工程。

  此外,以沙特、科威特为代表的中东市场,以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非洲市场都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建设需求。“中国在上述地区的业务开拓具备一定基础,发展空间广阔。”

  对此,承包商会建议,在业务结构方面,重点推动设计咨询和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相结合,提高EPC集成能力;在市场结构方面,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中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在管理水平方面,将业务做专做精,提升综合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品牌建设方面,秉承“互利共赢”理念,坚持社会责任实践和文化融合,提升中国承包商的国际形象;在行业队伍方面,提倡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的差异化发展,组建优势互补的联合舰队。

  刁春和表示,承包商会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就“中东欧市场规则”、“境外税收筹划”、“企业管理创新”等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供企业分享。围绕改进“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推动工程咨询业务发展等题目,开展更大范围的行业调研工作,积极向政府和相关机构反映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反馈跟踪,力争取得实效,并定期组织企业进行对接活动和经验交流会,分享典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体会和认识。

作者: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