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研究 > 正文
企业"走出去"须做足"四门功课"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3/3/20 11:02:42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与繁荣,“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充满热情和自信地主动“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但在取得佳绩和获得肯定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值得深入思考和妥善应对。

  外部环境严峻“走出去”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企业正在加大对那些价值暂时被低估了的海外资产进行兼并和收购。相关数据也显示,目前海外低成本而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很多,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时机。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去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新签合同额15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但是,跨国经营的产生、存在及发展的基石首先是两厢情愿,充分知己知彼,方能互利共赢。当中国企业在踌躇满志地开展海外投资经营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对外国情况不了解遭受到一些的不公正甚至歧视性的对待,值得引起重视。

  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下,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色彩日益浓厚,正在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光明坦途悖道而驰。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双重标准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政治外交领域,而是在经济贸易领域里也无所不用其极。因此,面临严峻的对外环境,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并不是最好,特别是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在受到其固有的习惯思维和认识偏见在的影响时,对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更是不利。

  从自身因素来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天不足、后天劣势也很明显。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显示,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12.93%,不仅远远低于2012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2.25%的平均水平,而且远远低于2012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38.95%的平均水平。具体而言,当前中国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盲目跟风跑出去;第二是性急想喝热米汤;第三是墨守成规不变通;第四是我行我素玩单干;第五是目光短浅凭冲动。

  长远来看,无论是外因造成的环境恶劣,还是内因所造成的自身经营困难,真正胸怀四海的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完善自我来抢抓机遇。

  做足功课打造强大国际产业链

  对广大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跨国投资经营总的方略是:既不能等,也不能急。只有审慎把握大势,理性开展投资,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立足世界。具体要做足以下“四门功课”。

  第一课,认清自己,就是说要严格遵循企业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企业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与战略重点,这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要认识到,企业规模做大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走出去”的成熟时机;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企业规模小却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不能跨出国门。

  事实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是搏击并通杀海内外市场的硬道理。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具备,那些门类专、技术新、产品特、特色精、服务优的规模不大的企业也可以拥有。一个企业的品牌一旦“先声夺人”地“走出去”了并具有了全球知名度,这个企业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球化经营企业了。由此可见,品牌远远胜于规模。

  第二课,苦练内功,就是说要扎实磨练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所需的基本内功。

  跨国经营的水是很深很复杂的,欧美跨国公司都是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手高手,在海外经营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中国企业“贸然下水”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先练好水性。因此,除一般企业该努力做好的都要做好外,准备“走出去”的企业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储备国际经营人才。

  此外,企业还要练好内部管理功,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练好企业转型功,努力转变增长模式,积极创新投入产出模式、研究开发模式、商业盈利模式和能耗排放模式等;练好能力升级功,就是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包括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国内外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等;练好风险防范功,就是要重视稳健发展,增强主业意识,更为理性地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一业为主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特别是要更为谨慎地开展对外投资和规模扩张,确保资金链安全。

  第三课,行前准备,就是说要充分做好企业“走出去”所需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国际投资经营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避免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就必须事先对国际商务的各种通行惯例和规则了然于胸,对目标国家或者地区的政局状况、法律规章、风俗人情等充分熟悉。因为法律不仅是约束企业合法经营的基础,也是保护相关权益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养成在当地有关法律框架内营运的良好习惯。同时,为提高属地化水平,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环境意识等特点特色,尤其是在当下越来越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大环境下,这方面的了解越透彻,越有利于在当地长期扎根发展。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跨国经营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风险防范意识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企业在“走出去”之初,就必须对风险危机有一个积极完备的预案。具体而言,一是要把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二是要主动加强中资或中方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声援,建立健全相关统筹协调机制;三是积极发挥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信息提供及事前预警等方面加强研究并实现共享。

  第四课,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和创新更为有利的企业“走出去”方式。一般地,海外投资主要有两大方式,绿地投资和并购收购。但是从广义上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产业层次、科技含量、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还亟待提升。企业必须适应当前在国际价值链中位置的上升势头,顺势而为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与层次,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良性互动。具体讲,既可以和外企合作“走出去”,也可以在“走出去”后,主动扶持当地的配套厂商或者相关公司企业。

  总之,对于众多已经或者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强化打造强大的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战略意识与战略举措。

作者:于新东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