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研究 > 正文
如何面对中企海外竞购失败率全球最高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3/5/6 15:32:30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点击:

  华为公司日前迫于美方压力,放弃收购美国小型科技公司3Leaf,对此,华为方面25日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公开信,澄清长期存在的不真实谣言和断言,并邀请美国当局对华为展开正式的调查。

  另据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

  这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屡见不鲜。比如,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等等。

  在这些跨国竞购中,有些交易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有些甚至只差股东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交易最终都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近年来,由于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美国等国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设置了多重防线,特别是在高科技及能源领域,在传统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已上升到采取“国家安全审查”手段来打压中国企业,这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动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国跨国企业的实力。因此,当今围绕跨国企业展开的博弈,早已不单纯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国家间的角力。巴黎NEC商学院的跨国公司研究专家拉尔松早就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政府为自己的跨国企业提供商业的,尤其是政治的、外交等方面支持,早已是国际通行的“潜规则”。

  据GrantThornton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公布的2011年《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年中国内地企业的商业并购意愿大幅提升,45%的受访企业有启动商业并购的意向,不仅如此,其中计划实施海外并购企业的占比更高达26%,创自2008年以来之最。

  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化趋势深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开始参与全球性的商业博弈。

  在全球性的商业博弈中,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若没有来自政府的强力支持,单凭企业的一己之力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实现正常的商业拓展将无比艰难。所以,在企业“走出去”进程中,政府必须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要为企业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首先我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开展积极的沟通工作,要承担更大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更合规地在海外投资和并购,化解对方的担心和抵制。

  其次,我国在国内的法律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力度,不要让西方国家肆意寻找借口。

  再其次,尽快从法理上根除跨国公司的超国民待遇,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要公平地动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反垄断法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和美国相对应的行业和企业,例如高科技行业的兼并购买等方面,为我国企业在国外获得公平待遇创造条件。

  最后,我们必须对重点支持哪些产业、在哪些时间节点进行支持、采取哪些手段支持、坚持哪些原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事实上,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远比支持本身更重要。既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并规范审批程序等手段,提高企业国际化运营的效率;更要在走出去企业遭遇他国政府不公正待遇时,及时启动制衡性措施,以确保本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合法权益。
 

作者:华青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