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试水阶段后,也在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不过,德国是一个高度成熟完善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也比较高。中国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两国在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并且寻找一些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专职服务中资背景的企业的金融机构,可以作为中资企业投资德国市场的桥梁,发挥重要的作用。
德国成为中资投资欧洲首选
传统的德国商界以两项优势独步欧洲:自1997年以来工业一直在德国GDP中占比保持23%,以及德国经济隐形冠军——超过350万家以上的中小型企业,真正构成了德国经济的基石。
在欧债危机之中,正是这两点确保了德国经济在欧元区经济衰退之中一枝独秀,并在2011年第三季度时,还曾以环比3%的经济增速拉动了欧元区GDP实现环比增长。
在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中,近三年来,中资企业对德投资势头不减。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为14.7亿美元。据其估算,同年中国在德的投资也达到这个数字:这是史上首次中德间投资金额相当。
而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对欧洲境外投资汇报》显示,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满意度较高,97%有进一步投资计划;德国作为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集聚的地区,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首选地之一。
与此同时,在看到了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201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的计划后,即便是在德国各地方州层面,也加大了对中资企业投资的争夺力度。
对德投资“德国制造”
工业一直是德国的优势,自1997 年起,工业在德国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份额还依然保持23%的比例。而这一比例在意大利是16%,西班牙13%,法国和英国略高于10%。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认为,德国通过其工业优势很好地克服了经济危机。当然这首先还是得益于其对外出口。
“其他欧洲国家,例如法国,制造业仅仅占其国家经济的11%,因而他们比德国经济脆弱得多。”德国汉堡商会总干事特仁茨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两德统一,德国在产品质量上苦心经营,“德国制造”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保证。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中国企业近些年来产业链不断前移,并在众多领域直接成为德国企业在对外出口方面的竞争对手。
一方面,中国企业面临产业升级,需要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持,使其更具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欧债危机对德国不少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在资金链和流动性方面造成的困扰,也为中国企业带来契机。
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统计,去年共有854个外国投资项目在德落户,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达到98个,在来自亚洲25%的投资中,中国是最重要的投资国。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比较集中在高端制造业,这是德国工业的优势所在,也与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势相一致。德国正日益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投资地。德国的优势产业包括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环保科技、再生能源等。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邦斯也认为,在产业升级方面,投资德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好处。
“在全球树立自己的品牌仍是一个艰难过程。”邦斯说,“德国地处欧洲中心,中国企业可通过德国制造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德国对高质量的要求和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也有利于在德的生产型中资企业创立自己的国际名声。”
汇丰银行通过调查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调查报告》也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给出了背景透视:此份报告显示,中资企业在选择赴海外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时,“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61%)是各企业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考虑,例如“当地贸易壁垒的影响”(50%)、“当地投资优惠政策”(46%)及“当地政治环境”(43%)。
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企业也会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考量和选择,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
在选择投资的产业和行业方面,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还是看好传统产业,如“贸易进出口行业”(53%)、“制造业”(22%)和“批发及零售业”(20%)。另外,“建筑业”也得到了很多在非洲投资的企业的选择。仅有14%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的中国企业投资新兴产业的比例较高(28%),具体行业包括新能源(11%)和新能源汽车(9%)等。
在不来梅进行与离岸风能有关工作的JADE WERKE公司总经理赵航宇对本报介绍说,预计到2020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80%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预计对风电的投资将达1600亿欧元;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达到52~70千兆瓦。而新能源行业将是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越来越重要的机会。
竞争与顾虑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方向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和品牌以增强竞争力,为产品建立海外分销网络等。这些发展方向将带来更多跨境兼并收购咨询、融资咨询,以及其他高附加值金融服务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银行可以提供的服务不限于海外融资,还包括如何帮助客户规避收款、外汇风险,以及海外买家的信用风险等金融咨询服务。”汇丰中国工商金融服务总经理何舜华表示。
而德国各个地方州的官员,也早早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并为吸引中国对德投资而开始了一场良性的“竞争”。
其中以北威州这个德国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联邦州为例,2012年,北威州共吸引了173 家外资企业,其中中国企业32家,再次成为投资北威州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包括五矿、华为、中兴等在内的老牌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都将其作为到德国投资的首选基地。
而同样位于北德的自治市汉堡,中国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受到其特别青睐,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甚至发起了两年一次的“汉堡峰会”,探讨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德未来。
汉堡市政府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曾对本报表示,他们还会学习中国政治的发展现状,学习的内容包括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姓名以及政治架构等。
目前汉堡能吸引到的中国企业超过了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城市能吸引到的数量。一位瑞典驻汉堡记者拓拔斯对本报说,仅仅汉堡市吸引到的中资企业就超过了整个瑞典的总量,汉堡不仅举行汉堡峰会、中国节,而且还在很多细节问题上为中国员工提供方便,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欧洲城市学习。
汉堡商会每年要为中国企业组织四次研讨会,除了提供法律、政府联系等方面的协助外,还提供文化差异方面的解读,例如,“如何让德国人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生意经?”汉堡商会副主任阿斯曼称,中方企业所提出的这些信息查询都是免费的。阿斯曼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家人、朋友以及生意伙伴有关汉堡的口碑非常重要,例如汉堡有没有正宗的中餐,有没有中文幼儿园,可不可以在德国使用中国驾照,这些小细节,都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成败。
纵观中国企业2000年以后海外并购中失败的案例,由于战略上的失策导致并购失败的并不在少数。
在中德商界穿梭多年,德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部总监王炜深谙中国企业在欧洲行走的脉络。在他看来,欧洲制造业高端厂商的核心技术和工艺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数代人对科技、对品质锲而不舍追求的结晶,这里没有虚拟金融资产的无底洞。
王炜说,具有严重投机主义色彩的“抄底”心理不能让人以正确的心态和视野来审视、把握这些难得的投资机遇。
与抄底的心态相对应的是这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大跃进式的投资冲动,同样令人担忧。王炜表示,为了并购而并购或超出自身实力的并购都是资源的浪费。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者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做出前瞻性的决策,但不同的企业风险上限是不一样的,每个企业都要清楚自己的风险上限。
王炜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的成败与否,首先要符合行业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与标的企业是否有巨大的潜在协同效应。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汇丰目前已在全球十多个主要市场设立了“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由熟悉海外市场的资深专家专门为中国企业提供包括金融服务、市场分析、法规咨询等在内的一系列高效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德国:欧洲经济可持续的“稳定器”
中国已经成为在德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China Desk)负责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试水阶段后,也在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当下,根据德国贸易与投资协会2012年公布的数据,仅仅在2011年就有158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到德国投资,位列第一位,超出第二名的美国48家。
“德国以实业兴国,不仅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30家的总部位于德国,德国更是拥有超过350万家中小型企业,这是德国经济真正最核心的力量,构成了德国实体经济的强健根基。”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表示,巨大的实体经济基础、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健全的法治、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令德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经济“稳定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富矿
德国中小型企业,是中资企业寻求投资收购机会的富矿。其中大多数都是私营的家族企业,在自己的细分市场成为领先者。在欧债危机中,或者由于经济周期原因陷于财务困难,或者由于出现传承问题,有些企业会成为出售对象,但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品牌与市场份额依然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资产,值得给予关注。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投资集中在高端制造业,这是德国工业的优势所在,也与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势相一致。为此,德国正日益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投资地。
在此背景之下,汇丰银行于2012年10月开始在德国设立专门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专职服务中资背景的企业,作为中资企业投资德国市场的桥梁。
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认为,汇丰德国的最大的优势,即在于“比本地竞争者更国际化,比国际竞争者更本土化”。
以某国有企业收购德国一个国际领先的汽车密封系统制造商为例,在2010年,该公司有意收购德国企业的消息就已传出,汇丰德国的客户经理马上联系了汇丰中国地区客户经理,一起商讨如何为此并购提供支持。
汇丰中国地区客户经理立刻联系了客户向其推荐汇丰特色服务,客户对汇丰方案认可之后双边迅速作业,在较短时间内就帮助客户顺利推进项目。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说:“这充分反映了汇丰银行在紧密内外联动下的协同优势。”
投资德国中的商业障碍
有机构曾针对在德国的39家中国公司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文化差异被69%的受访者视为基本的商业障碍,甚至有31%的人视它为最重要的业务障碍,92%的受访者称德语是商业障碍。
此外,在德国取得员工的工作签证和居住许可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除了已经在德国生活很久的雇员之外,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遇到类似的困难,尤其是小企业。
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表示,德国是一个高度成熟完善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也比较高。
“通常中国的投资者会在选择投资合作方式、企业形式、设立地点、评估投资的直接成本、税务安排、品牌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下很大的功夫,而比较容易忽视像文化、法律这些软环境的要求,以及隐含在背后的这些成本。”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还表示,“中国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两国在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并且寻找一些解决方案。”
举例而言,中国企业家通常对德国的雇员参与权和权益维护的企业管理思路颇为陌生。他认为,在中国,没有与德国《企业组织法》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初来乍到的中国投资者和管理人员常常为此感到头痛不已。
这些投资者有必要在专业顾问的帮助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这项重要的法律进行深入了解,在法律的框架下管理劳资雇佣关系。汇丰银行在德国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还认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国籍员工进行文化融合,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专访德国汉堡商会总干事特仁茨:
中国投资将接踵而来
在欧债危机之后,德国正式成为了中国投资者首选的欧洲投资地。“德国作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体,很明显是(中资企业)资金投资的目标。”德国汉堡商会总干事特仁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要感谢中国对外出口所积累的大量贸易盈余,“贸易盈余简直比德国还多”。
令特仁茨倍感自豪的是,汉堡作为传统上中国企业选择扎根的城市,目前已经汇集了440家左右中资企业,是“欧洲拥有中资企业最多的城市,第二位才是伦敦(150家左右)”。
企业扎根,衍生行业应运而生。在拥有一万常驻华人的汉堡,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中德双语幼儿园。中资企业在汉堡,也以每年30家的速度增长。
汇丰中国工商金融服务总经理何舜华认为,中国企业不仅具备了走出去的决心,也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对企业而言,除了选择合适的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还要“能走出去”,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走下去”,在当地持续经营、深根植入。
对于下一波来自中国的投资,特仁茨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可以看到的是,投资将接踵而来,而且将进入德国的制造业领域,因为目前中国企业希望买到(德国)科技。
德国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地
第一财经日报:整个德国甚至欧洲商界,目前都在谈论中国企业未来对欧的投资趋势,即从目前的股权购买,转向整体收购欧洲工厂,购买相关核心技术,简而言之,就如同日本在欧洲所做的那样。同中国企业打交道多年,你对此如何看?
特仁茨:我可以给你一组数据来形容中德贸易投资关系:目前汉堡港同中国有关的集装箱量在900万标箱左右,中国亦是汉堡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集装箱量是60万标箱左右(其中差距不言而喻),而需要记住的是,汉堡是德国的最大港口,所以你可以从这些数据中,轻易地看到未来趋势,在欧债危机之前,中国有关集装箱量的年增长率达到10%~15%,当然现在因为欧债危机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有所降低。
我提供这些数据所想说明的观点是,德国目前是中方最受欢迎的投资地,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的确希望直接投资业已存在的德国企业,投资接踵而来,而且将进入德国的制造业领域,因为目前中国企业希望买到(德国)科技。
汉堡的天然优势不容忽视,我们是德国之门,90%的运输都由海运完成,如果想投资物流,北德是一个好的区域;如果想投资德国汽车行业,就可以去斯图加特等南方区域,目前由于德国南部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在南德这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多。
日报:欧债危机后,在德中资企业的投资有何新动向?因为中国国内有一种趁欧债危机到欧洲来“抄底”优良资产的看法。
特仁茨:以前中国在汉堡的企业众多,但大部分是中小型贸易企业,我们正在期待着中国大型企业对德国的投资,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因为中国对外出口所积累的贸易盈余,令中国大企业资金雄厚,他们正在寻求将这些贸易盈余投资出去的方式,德国作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体,很明显是这一资金的目标,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中国对德投资,因为两国投资本身就应当是双向的,中国的贸易盈余比德国的还多,所以银行的流动性很好。
德国不惧中资投资
日报:据我所知,中国在对德投资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例如中方航运企业就曾经抱怨过在汉堡港的投资并不顺畅,也有一些变相的投资审查或所谓“技术门槛”。你对此怎么看?
特仁茨:在中国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已经采取了解放市场的自由经济道路,一个经济成熟的表现是拥有更多的私营企业,这将帮助投资在中德两方流动。在德国,如果是私有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则更受到欢迎。如果投资背后有国家背景,可能这就会更困难一点。如果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形式可以更接近,则更适宜两国进行投资和贸易交流,特别是在投资方面。
而你谈到的外资投资审查,我们德国的机构,不那么惧怕来自于中国的投资。当然德国在出售军事科技方面可能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总之我们对中国的投资十分开放。
日报:德国商界目前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没有中国,那么这两年里,德国经济也不会逃脱欧元区经济整体衰退的厄运,你对此怎么看?
特仁茨:在10多年前,我们在讨论未来一个世纪将属于谁的时候,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就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下一个世纪属于中国、欧洲以及美国所构成的三角关系。现在看来这种预言是对的。
十年前,德国在欧盟内部贸易额为51%,现在降低到37%。德国与中国、印度、巴西的合作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越来越好,其他欧洲国家发展缓慢的原因。德国与这些国家的商业联系,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汉堡的第一贸易伙伴是法国,第二是中国,预测中国(企业)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超越法国成为汉堡最大的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