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多国企业纷纷开始出售资产,以摆脱困境。面对这些“诱惑”,中企是否该“出手”?对此,专家指出,海外并购绝不能只看价格。企业要擦亮双眼,审慎评估并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找到最为“适合”的投资机会。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最新一期名为《欧洲并购:踏上复苏之路?》的全球并购调查报告,最近再度吊起了中国企业“抄底”欧洲的胃口。
如果说欧债危机爆发之初,面对“欧洲之星贱卖”、“希腊狂甩资产”,中国企业还心有余悸的话,那么,随着债务问题继续发酵,欧洲社会与经济环境都已衰弱至历史低点。眼下,经过几年海外并购历练的中企,是否又迎来新一度“出手”欧洲的良机?
“廉价”不是万能
报告指出,债务危机带来的“缺钱”现状,促使目前欧洲公司谋求出售手中持有的优质非核心资产。通过搜集全球多个行业近400家大型企业的高管意见,报告认为,目前欧洲企业的估值普遍低于或者处于相对合适的价值区间,并购欧洲企业机会凸现。
“目前,欧洲企业出售自身非核心资产的意愿较为强烈。”高伟绅律所德国业务主管施滕格尔表示,这表明一方面欧洲企业正在集中力量关注自身主营业务;另一方面也说明欧洲企业乃至市场仍处于缺钱状态,并希望通过出售自身资产获得现金。
“廉价不是万能的。”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幻中直言。他对单一强调某一区域是并购佳地的说法不甚赞同。陈幻中认为,如果仅用资产市值高低作为衡量并购良机的唯一准则的话,那么不仅是欧洲,疲软经济下的全球市场都是一个极佳的并购场所,即便是中国,也有不少跌破净值的上市公司可作为潜在并购对象。
在陈幻中看来,欧洲恰恰是投资情况最复杂的区域。他指出,欧洲国家众多,各国引资、劳工政策千差万别,尽管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经过几年的锤炼已具备一定跨国并购经验,但是面对欧洲这种复杂的环境,多数中国企业尚显稚嫩,特别是在欧洲投资还需要与当地工会“打交道”,略有不慎或是违反某项规定,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法律麻烦。
“适合”才是王道
因此,陈幻中更希望中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充分了解和评估欧洲市场风险后,再考虑“出手”欧洲。
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也认同上述观点。他指出,投资欧洲能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先进技术获取、扩大高端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强势品牌三方面,企业一定要充分考量上述三点优势和企业需要,“适合”再选择“出手”欧洲。
仅从当前形势分析,卢进勇认为,欧债危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后期预计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恶化,企业投资风险小于危机爆发之初。所以,一旦中国企业做好前期考察工作,从大环境角度建议,目前称得上是“抄底”欧洲的又一良机。
高伟绅亚太地区并购业务主管也认为,对于许多亚太地区公司而言,欧洲仍具备吸引力,并且可以为亚太地区公司提供发展其业务的战略机会。“中国企业用于海外并购的现金很充裕,亚洲的海外投资趋势将会延续,而欧洲将会是其中一个主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