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大潮汹涌梦想可及——再思中国企业全球化》对外投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会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六国(英、法、德、日、意、加)的对外投资经历了巨幅波动,对外投资流量的平均值由2007年的1391亿美元减少到2010年的589亿美元,三年时间降幅达57.7%,从而使2003年至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2.9%。与之形成对比,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在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了平稳增长,从2007年的2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88亿美元,2003年至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47.8%。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
回顾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00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92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1%;2011年、201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2%和12.7%,与2006~2009年间35%以上的年增长率相比,该业务明显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是,若想保持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活力,就必须抓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点。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对外工程承包平稳发展向高端产业链转移
《报告》谈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出现了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趋势。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私合作关系)和DB(设计—施工)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选择。统计显示,在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与中高端(BOT、PPP、EPC、DB)项目的投(议)标共计794次,较2011年同比增长61.38%。
从中长期看,中国企业在高端业务和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该《报告》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全产业链分工地位将出现明显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项目规划、勘探、设计、管理等领域,通过开展高端业务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会出现大型化、规模化、高端化的趋势。另外,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资源合作等综合开发项目中,利用自身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网络,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由承包商转变为业主。《报告》预测,高端业务的发展将对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形成新的支撑。
二、对外承包工程防范风险成为首要任务
目前中国政府对工程承包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财税政策、信贷资金和管理条例的健全完善等方面为工程承包企业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中国政府还积极与部分国家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如巴基斯坦、沙特、加拿大等,这对促进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范围内积极改善民生与公共基础设施的趋势不变。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也将为承包工程业务提供较长期增长的市场机会。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也面临诸多不利的因素,包括中国重要的对外工程承包市场的政治安全风险持续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使得短期内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道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吸引投资者进行重大项目的开发,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经验欠缺;在承包工程项目上,日、韩、土耳其等企业加紧了与中国企业的争夺,欧美承包商也增加了对发展中地区业务的投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明显加剧。
因此,中国企业应把风险防范当作首要任务,从深入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开始,充分挖掘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好风险应对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注重规范运作的重要性,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从而使项目运作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当地社会的支持。
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另外,深入开展可行性分析和尽职调查、积极采用政策性信用保险产品、寻求富有经验的中介机构的支持、政府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借助国际多边组织管控海外投资风险等措施等,都能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海外运营的风险。
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服务主席JamesStewart强调,今后十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转型期,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企业要实现这样的飞跃,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全球化的运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