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研究 > 正文
读懂跨国并购的“七七定律”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3/11/11 10:07:1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点击:

       日前,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发布报告指出,信心转暖与资源需求双重推动中国对外并购持续升温,预计下半年中国海外并购将进一步加速,而且未来12个月中国对外并购投资将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报告指出,今年前6个月,不仅交易活动和规模均增长明显,在所有交易数量中,超大型交易(价值超过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13%,价值低于1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所占比例下滑至48.1%,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下滑至50%以下。 

       跨国并购界有一个“七七定律”——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跨国的文化差异与碰撞,是整合最大的阻隔之一,投后管理和整合往往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企业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外汇储备不断的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升高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数量和金额不断的攀升。不过,面对海外并购的迅猛发展势头,我们仍需要冷静头脑,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从而认清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成功。 

       三一重工并购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万达26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院线AMC,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双汇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当联想、吉利等海外并购案仍在被人们津津乐道之时,这些“后起之事”又掀舆论浪潮,引起极大关注。曾有人戏称,如今中国企业家见面的问候语已经变成“今天你出海了么?”足见近年来中企海外并购的盛况。 

       现象:海外并购稍有回落,势头仍强劲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捷径。要说到海外并购的强劲势头,可以追溯到2009年——其时全球爆发严重金融危机,而中国受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兼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活跃的投资冲动,因此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出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额达342亿美元。 

       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欧美经济低迷的历史机遇下,至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度依然不减。2013年上半年,海外并购势头已经有所回落,但仍十分强劲。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4年来首次转为负增长。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仅为34起,比去年同期的73起减少了50%以上。 

       解析:四大推动力促成强势海外并购 

       为何海外并购如此强劲?究其原因,企业的国际化需求、对海外资产的抄底心理、资源能源的战略性并购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是近年海外并购的四大主要推动力。根据普华永道的分析,中国民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投资意愿一向充沛,而中国企业也对海外市场十分看好,在国内人口红利消退、资本退出渠道闭塞后,导致“海外并购”在2012年出现了集中爆发。 

       2013年上半年,西方经济体缓慢的复苏步伐以及欧元区持续不稳、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许多国内及海外并购交易被搁置,海外并购势头有所回落,这也是由于国内的流动性有所趋紧、大宗商品的持续弱市令资源型并购的热情下降、美欧资产价格的回升令抄底机遇逐渐消失等因素造成的。对于海外并购,受短期利率急剧上升等市场混乱的影响,对经济减速的担忧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开始采取谨慎的态度。此外,投资失败的案例也开始引起关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资源方面的投资。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认为,“国内流动性趋紧”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今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开始限制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一度上升了8.8%,达到13.4%的历史最高水平。市场认为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这进一步导致企业海外投资信心不足。 

       效应:实现价值链分工地位跃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虽然迅速壮大,但大部分仍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较低,对国际分工体系缺乏主导性,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上往往没有发言权。因此,我国国内企业急需从加工组装等低价值环节,向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海外并购无疑是提升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重要途径。而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为中国企业开展低成本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机遇。很多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了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跃升。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海外并购有助于利用资本市场杠杆,整合全球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拓宽产品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刺激股价升值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推动企业海外并购,不仅可以消化庞大的外汇储备压力,也可以规避部分行业的外贸壁垒。比如联想的并购案,2004年柳传志率领的联想完成了对IBM公司PC业务的收购,当时联想只占中国PC市场近30%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后的整合和运作,如今联想PC已经成功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 

       可以预测,若此次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不仅能让双汇的市场规模实现突破性增长,而且还可以让双汇快速获得成熟市场中完善的销售渠道、供应链、资源、技术、专业知识、品牌和管理经验,消除当下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品牌的不信任,解决在国内市场遭遇的瓶颈困难。 

       但是,海外并购也不乏“反面效应”的案例。2004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上汽集团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TCL集团在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法国汤姆逊彩电公司和阿尔卡特手机等一系列大战略上失算,陷入巨亏;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中铝与铁矿石三巨头之一力拓在2009年2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投入195亿美元,4个月后,力拓董事会撤销了该项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趋势:民企多,规模小,范围广,方向移 

       从海外并购参与主体来看,国企主导的局面将有望被改写,雄心勃勃的私营企业也将在海外并购中占有一席之地。普华永道发布的《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2013年前瞻》报告显示,民营企业交易活动总额在2012年增长171%,从2011年的94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255亿美元。民营企业不像国企那么庞大,比较灵活,也更容易和当地的企业达成一致。浙江和江苏两省的海外投资,民营企业参与的比例超过了50%。但民企也有其局限性——缺乏统一的规划、对国际政治和市场环境不熟悉、人才匮乏等,这都是民企海外并购的瓶颈。 

       从项目规模来看,虽然海外并购总额急剧攀升,复合增长率达31%,但并购项目单笔平均交易规模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从2005~2012年,平均每个并购项目的金额从2.67亿美元降至2.28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参与主体中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渐增多,以及被并购资产涉及行业范围更广造成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到其中,使项目规模变小。 

       从并购行业范围上看,覆盖面将越来越广。预计在促进消费升级、绿色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推动下,未来农业和食品、新能源、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将逐步成为新的海外并购热点行业。 

       从并购方向上看,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重心将由前两年的海外并购向国内并购转移。一是由于国内流动性趋紧,中国企业资金不如以前那般宽裕,而且对于海外投资的信心也有所降低。“国内而言,不管是商业环境还是投资者信心都有所好转,国内并购还有上升空间。”一份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论断: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国内并购行为的活跃度基本与2012年同期持平,并购总额明显上升。在6个月的时间里,共完成359起国内并购,较2012年同期的354起微涨1.4%。虽然这一数据环比下降25.7%,但从披露出来的347起案例涉及的交易金额看,127.4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同比大涨73.2%,环比也上涨了28.4%。 

       建议:风险控制与投后管理很重要 

       海外并购虽然能为企业和国家带来正面效应,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跨国并购交易复杂,难度大,风险多,诸如以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为代表的并购风险始终存在。 

       对并购困局,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这样反思:“跨国并购前期的调研和分析非常重要,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足够估计,不要急于求成。对自身能力要有客观评估,不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因此,需要借助有经验的咨询机构,虽然有相应的支出,但能够大大降低风险。”可见,在并购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中介机构的服务,利用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作好尽职调查。 

       此外,跨国并购界有一个“七七定律”——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跨国的文化差异与碰撞,是整合最大的阻隔之一,投后管理和整合往往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并购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更是产生1+1>2的效果。企业应将目光投向并购价值的实现和长期的投资回报,意识到投后管理的重要性。这点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说过“入乡随俗”才是医治“水土不服”的药方。这就是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方略,虽是企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分工,但要自然地融为一体。 

       在海外并购的决策过程中,中国企业首先要明确海外并购的目的,一定要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切不可仅仅因为“便宜”而开展海外并购。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企业的并购决策是理性的、系统的决策,是充分了解到风险之后才做出的正确的、科学的选择。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