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是“中国企业走进拉美”论坛的最后一天。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企业界代表共聚一堂,分享中国企业进入拉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探讨中国企业如何更快更好的进入拉美,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
作为中国和拉美之间深化能源合作先行者,中石油集团已经进驻拉美20年,谈及第一次进驻拉美的经历,中石油国际事业部副主任裴颖女士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1993年我们走向秘鲁,当时是中国正式成为原油的进口国,当时我们就在秘鲁找到了一个很小的项目,塔拉拉的七区矿和六区矿。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把石油的产量从当时日均1600桶提升到6000桶,让百年的老油田焕发了青春,确实在秘鲁的石油界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也被秘鲁誉为百年最大的新闻。”
裴颖坦言,拉美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多个国家以石油为支柱产业、与中方的政治互信,对于中石油是难得的机遇。但她也承认,不稳定的政策、社会风险的存在,也让中国企业的走进拉美之路充满挑战:“资源国保持石油政策的相对稳定,是增强我们外国投资者信心的最重要的根本保证,我们也特别希望资源国政府能够在政策方面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性,使我们的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实现互利共赢。”
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先通过代理商、而后再真正走进拉美的曲折之路,回顾走过的路,比亚迪拉美区域销售总监唐琳总结说,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而树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尤其重要:“总的来说,我们的体会第一点,我们的企业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还有我们比亚迪希望去差异化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电动车,我们有我们的独到之处。第二个体会就是怎么样真正地走进去,更重要是要开放、包容,对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法规有没有持一个开放包容这么一个心态去对待它,对于当地的竞争需要开放和包容。第三,对于当地政府的诉求也要开放和包容,尊重它利益的诉求,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中拉两地远隔万里,不同的语言、风俗、宗教、社会制度等容易让双方的民众因为不了解而带来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尤其需要了解的是当地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邬国华女士在给有志进入拉美的中国企业提供建议时就指出,中国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叫做“国际化”,一个叫做“本土化”:“所谓的国际化,就是我们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会遇到新的问题,实际上从国际层面看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用国际化的思维和交易方式会让中国企业少走很多弯路;第二点是本土化,就是企业走进去了,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效益,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商业习惯,这样能让投资更持久。”
诚然,中国企业走出去想要走的顺走的好,不仅需要企业一家的努力,也需要中外双方政府的通力合作。对此,商务部美大司副司长徐迎真介绍说,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拉美,走向世界,而政府会在政策和服务上为中国企业做好保障和桥梁:“比方说,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了投资的核准手续,另外也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指南,对外投资国别的产业指引,另外还通过举办一些洽谈会、研讨会、交易会的方式,为双方的企业建立一种沟通的渠道,发掘合作的机会。同时在双边层面还建立了一些经贸的洽谈机制,和政府间对话的机制,还有一些投资促进的工作机制,主要是为了协调解决企业在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