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食品加工企业,现在如果再不转型升级,会带来更多生存问题。”荣成泰祥集团财务总监冯乔颇有感触地说。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诞生了诸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出口型食品企业。
如今,随着东南亚等地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产业转移倾向显现,再叠加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我国传统食品加工出口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海外市场份额、利润空间被压缩,这迫使企业寻求改变。
在这场转变中,企业正尝试重新定位。“过去的20年,我们就是做食品加工,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建成质量管理体系,但销售却是被动的,仅以国外市场订单作为依据进行生产,只是生产型企业。下个20年,我们的规划是向服务贸易发展。”冯乔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一起应对国外市场变化”
危机感已经愈发强烈。“现在大家已经感觉到,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包括日韩、欧美等很多市场将来会向东南亚转移。”冯乔说,“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无序竞争,可能会削弱竞争力。”
“我们共同应对的不是国内同行业,而是国外市场上的变化。”冯乔对经济导报记者强调说。
作为辖属30余家企业的食品集团,泰祥主要生产包括鱼、肉、蛋、菜、虾、贝等在内的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像泰祥这样的企业,虽然在开拓海外市场积累了大量经验,如今正在探索通过“抱团”,谋求集群式发展,增强协作力,带动威海中小食品企业共同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同行业之间一定是竞争的,现在我们通过建立一个平台,把这种竞争变成一种合作、共享。”冯乔说。
泰祥尝试的做法是,成立名为“皇朝马汉”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把更多中小微进出口企业聚集到这个平台上。
“我们给它们(进出口企业)提供第三方外贸服务。”据冯乔介绍,“这种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外贸环节上,如报关报验、出口退税等,还会给它们提供增值服务,包括生产环节的统一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终端市场的规划等。”
“这给它们(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好处是,第一降低了成本,第二提高了速度,第三解决了做外贸遇到的困难,这也体现了‘互联网+外贸’的思维。”冯乔说,现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企业已经有160多家。
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外向型食品加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还在探索促进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以撬动核心竞争力。
“我们从过去专做食品,逐渐转向药食同源,这更多是延伸,同时反作用于食品行业,让其更具竞争力。”冯乔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比如,由一个牡蛎所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链诞生了。“过去我们做日韩市场时,市场需要大规格牡蛎,小规格的只能作为低价值产品在国内处置。”冯乔说,“后来我们开发了欧美市场,规格小的牡蛎做成罐头出口到欧美市场,以此提高竞争力。”
与此同时,牡蛎壳不再作为废料进行处理,“我们把牡蛎壳作为原料做保健品,提取柠檬酸钙,也可以作为肥料改善土壤土质,这样就把牡蛎的产业做起来了。”冯乔说。
“过去的20年,我们主要做的是食品加工,主要给国外市场作OEM,根据国外市场订单生产。”冯乔还表示,现在公司要打造自主品牌,打造国内市场品牌。
发挥出口企业优势
“我们最早是做日韩市场的,尤其日本市场做得非常多,所以国内外很多事件,都会影响到我们在整个食品行业的生存发展。”冯乔说。
在这些年的市场风雨冲击中,“可以说,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信誉,历次食品风波,不但没有遭受波及,反而成了我们发展的良机。”冯乔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那么,泰祥是如何把控食品安全的呢?事实上,产品质量的管理从供应源头上就已经开始了。从田间到餐桌,泰祥首先将目光聚焦于食品供应链的源头。
“我们的观点是,养殖场决定市场,我们从不盲目追求规模,有多少安全的原料,就生产多少安全的食品。”冯乔强调说。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原料品质的安全。为此,在源头方面,泰祥自建基地和备案工厂,建有2000多亩蔬菜基地,实现产品源头可控。
如今,泰祥将旗下企业重新整合为几大产业,其中之一是营养餐产业,也是团餐产业。
冯乔表示,现在很多中小微出口企业都面临转型,向国内进军。威海有1400多家食品企业,我们也需要搭建一个团餐的平台,发挥之前出口企业的优势,成为国内更多做团餐企业的中央厨房。
谈及企业的未来,冯乔说,下个20年,我们的规划就是,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贸易进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