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越来越有钱。去年,进入英国《金融时报》500强的中国企业有27家,其总市值仅次于美国企业。资本雄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渴望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但是,这条国际化之路如何才能走得通?昨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中欧校友年度论坛上,多位知名中欧校友企业家从自身企业“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中国企业要理性看待“走出去”战略。
做不到国内领先,不要谈走向国际
中国企业到底要不要国际化,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持续的服务全球化,企业如果不具备全球化的经营规模,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 ”但企业家们也指出,不能简单的理解国际化就是到国外卖产品或是展开跨国并购,国际化是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资源配置,寻求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路径,找到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市场。
海丰集团董事长杨绍鹏说:“国际化不是赶时髦,现在很多房地产公司也纷纷往外走。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多大、多火,国外的房地产市场倒不一定能赚到钱。 ”上海水产集团董事长汤期庆也说,企业走出去不是目的,实现利润才是目的。现在,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国际分工。有些分工不一定是在国外,有些分工就在国内,中国很多公司已经参与到国际分工过程当中去了。
中国企业不能忽视“家门口”的市场。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连海外企业都纷纷进入中国,本土企业千万不要放弃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像三一重工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其国际业务仅占全部业务的20%。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认为,国内市场都做不到领先地位,就不要轻易谈走向国际。要是一家中国企业在中国没有市场,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
拥有核心技术,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很多,但真正走得好的企业不多。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中国自主品牌真的很少。 ”与会企业家纷纷感慨。
与会企业家认为,没有自主品牌,就只能给国外企业做嫁衣,还要在海外市场受人家的制约。以家电行业为例,目前中国出口海外的家电品牌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的,中国品牌的家电在海外市场大多卖不出高价。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出去,必须是由追求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要实现转变的关键,是创造自己的品牌,拥有足够强大的核心技术。
董明珠讲起这样一个故事:前年,格力与国际著名空调品牌大金合作在中国办厂。谈判时,大金提出要拥有控股权。我们说不行,在中国办厂,应该由中国企业控股,所以格力要控股。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就把大金作为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竞争者。我们敢这么说,是因为有这个底气,格力空调的多项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大金最后答应了我们开出的条件。 “拥有核心技术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
与会专家还建议,中国企业到国外开辟市场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自身内部的资源配置已经足以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源,而中国的资金可以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能够把很多互补的资源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