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研究 > 正文
帮企业走出去 要使巧劲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1/3/15 17:32:47  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商机。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境外投资总额达到433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有预测称,2010年这个数字能达到500亿美元。这些境外直接投资,分布于能源、矿山和其他资源开发、制造业、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农业、工业园区等领域。

       然而,分析最近几年在政府“走出去”战略鼓励和优惠政策支持下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和电力、公路等长期投资项目已经完成了不少,但真正成功的却并不多。在国际投资银行的鼓动下,个别中国企业大张旗鼓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行业、收购品牌、拿下渠道”,却没想到遇到那么多原有管理团队去留、技术转让、环保、劳工雇用与补偿之类的棘手问题。

       笔者以为,成功的“走出去”除了国家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这些“硬实力”做后盾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和中国公民各方从长计议,不妨用逆向和扩散的思维方式,实施一些另类的“软实力”战略布局。

       其一,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出资,用政府和各种基金会的名义资助更多亚非拉,甚至欧美等地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专业知识。这些外国留学生学成归国之后,无论在该国政府部门还是私营企业,都会对所在国的中国企业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有的学生学成后可以进入中国公司,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本土市场。在IBM、微软、谷歌等美国大公司中国区总部任职的中国高管,大多是当年得到美国方面的奖学金在美国留学归来,或先在美国总部工作后被派回来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他们最了解中国国情,在语言和文化上善于与自己的同胞打交道,能够很好地入乡随俗。

       其二,改变目前国家公派留学基金使用的结构和方向,在支持大学老师和访问学者的同时,资助到海外学习的小留学生。中国的公派小留学生由来已久,早在清朝末期,清政府就派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幼童学成归来,为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建设作出很大贡献,督建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中国虽有大批小留学生在海外学习,但他们基本是由自己的家庭资助。在这点上,我们可以考虑借鉴日本的做法。据笔者了解,日本政府曾支持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愿意出国学习、将来为本国在海外公司服务的学生出国留学。一位在海外中资企业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日本企业和中国公司在海外竞争投标时,其雇员中不乏从小就在当地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他们不但在当地有深厚的社会关系,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明显优势。美国政府最近宣布的支持“十万人”留学中国学习汉语的计划,也是主要针对当地社区学院中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

       其三,在资金、人才、法律法规等政策上,支持中国公民到境外做环境保护、志愿者等公益事业,有意识地培养中国公民的全球公民意识。

       随着中国公司在境外直接投资矿山、森林、养殖等资源开发类项目的增加,国际环保组织和人权组织也在对中国公司的做法提出质疑。而这些非政府组织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组织创办的,沟通障碍很大,也显得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缺少全球公民意识,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不相称。笔者认为,应鼓励中国公民、民间团体、大学,自发到境外传播中国文化、宗教和教育,发挥我国基础教育中数学、工程技术、中医等学科的优势,开办孔子学院之外的全日制大学。这不仅是一种软实力布局,也传递了中国企业真心实意为所在国谋福利的善意。▲(作者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审批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作者: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