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做了调研。调研结果认为,应从新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对外承包工程的作用和地位。应将对外承包工程定位为带动我国货物出口、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投资、技术贸易的综合载体和落实“走出去”战略的最成熟、最可行发展路径。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将其作为战略性重点产业,大力支持和促进其发展。
应从新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外承包工程的作用和地位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是配合对外援助工作,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到稳步增长,再到入世后跨跃式发展的三个阶段。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对对外承包工程事业在开放型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明确,重视不足,往往把这项业务仅作为带动劳务输出、获取承包服务收入的手段。虽然从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对外投资是“走出去”的主导形式,但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竞争优势条件看,对外承包工程才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主要形式,应以对外承包工程为先导,带动境外资源开发和对外投资的发展。当前,对外承包工程应该被定位在带动我国货物出口、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投资、技术贸易的综合载体,落实“走出去”战略的最成熟、最可行发展路径,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将对外工程承包作为战略性重点产业,大力支持和促进其发展。其主要依据是: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从宏观角度看,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连续9年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近3年增长速度异常迅猛,营业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面对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对外承包工程逆势大幅上扬,全年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37.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0.7%,达到1262亿美元,成为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亮点,为稳外需、促就业、保增长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从微观角度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逐渐向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高端业务模式迈进,大型合作项目比重提高,已经成长为国际承包工程领域的生力军。根据美国权威工程杂志《工程新闻记录》(ENR)的统计评选,2009年我国有50家企业进入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行列,其中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筑、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铁建、中国水利水电集团5家骨干企业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这显示了我国工程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其他国际一流工程企业竞争的实力。
外承包仍是我国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最主要形式
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三种主要形势,即:对外承包工程、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相对比来看,对外承包工程是其中的最主要形势。
第一,从资金数额上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远超过后两者。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3407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20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前者分别是后两者的1.5倍和5.3倍。
第二,分析以上情况背后的竞争优势原因:首先,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使该行业快速发展。其次,我国对外投资业务的发展目前还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不成熟。由于大部分国家人工成本高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主要还体现在绕开贸易壁垒、获取境外资源等方面。再次,在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国家有较严厉的就业保护政策,所以劳务输出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
对外承包工程对出口、境外资源开发和对外投资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对外承包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绝不仅限于获取承包服务收入、推动劳务输出方面,而更多的体现在对货物出口、境外资源开发和对外投资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第一,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在带动出口和GDP增长方面所占份额最大。这些产业具有的较强“派生需求”和带动效应,对国产机电设备、原材料和技术服务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据商务部资料,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近300亿美元,促进了国内建筑、制造、运输、金融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劳务输出和国内就业。在带动GDP增长方面,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每增加1亿美元可拉动当年GDP增长4.91亿美元,即对外承包工程对国民经济增长约有1:5的拉动力。
第二,在带动境外资源开发方面。直接参股或收购国外资源类项目,往往会因政治因素受到外国政府的限制。而通过先在东道国实施承包工程,较好的完成为其修建桥梁、公路、铁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工程,帮助其实现经济发展,则比较容易获得东道国政府的信任与认可,会比较顺利地实现获取资源类项目的目的。非洲、中东等资源型国家,有时还会以金属矿山、油气资源等作为支付手段,支付我国承包工程企业的工程费用。这都为我国获取境外资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在已实施的“以贷款换资源”之外,还可以“以工程换资源”。
第三,对外承包工程向高端模式转移,带动对外投资。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始逐渐升级业务模式,扩大海外投资,在带动投资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是与工程承包紧密结合的,是其业务升级的必然要求,主要方式有:以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有投资性质的业务模式参与国外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以工程承包项目为先导进而投资建材、农牧、矿山资源、商业物流等相关产业领域;以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参股设计院所、工程企业等。大型国有企业是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工程企业的主体,投资的地区以非洲、东南亚等企业熟悉的传统市场为主。例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利用在刚果(布)承包建设工程的经验,在刚果(布)投资建设的水泥厂取得较大成功,2009年实现营业额2550万美元,完成利润额1069万,该项目是刚果(布)目前唯一的一家水泥生产厂家,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两国经济、政治合作做出了贡献。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处于有利时机,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企业面临融资瓶颈,融资能力弱
融资条件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瓶颈”之一。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汇项目少,工程预付款比例低,大多需要承包商自身带资承包,而且近年来我国企业的业务范围向工程总承包的方向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这两点都对承包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国对承包工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与国际大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及资本运营能力相比,我国承包商融资能力较弱。另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审批程序复杂,担保条件要求苛刻,运作时间长,难以适应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竞争的需要。有些工程企业追踪到一些好项目,因为不能及时解决融资问题而丧失机会。对外承包工程所需的资金运作周期长、数额大,十分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合作。
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和汇率风险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外收入大部分以美元结算,回国后兑换人民币在国内采购设备、原材料等,人民币升值使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周期长的特点,使其与一般现货贸易相比,面临更大汇率风险。据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估算,人民币升值将对此行业约300~500亿美元的在建项目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人民币每升值1%将给对此行业带来约1.75~2.75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目前还没有针对汇率升值而设立相应的保险项目,企业只能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消化此类影响。
行业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在对外承包工程的经营中,部分企业之间存在过度竞争,甚至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公司利益遭受损失。另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还较弱,表现在:首先,缺少有足够能力为承包业主提供包括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咨询设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的工程咨询、工程管理、法律服务、投资顾问类企业。其次,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中,缺少对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