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我国家电、机床、建筑、汽车、石油石化、电信设备、计算机等行业“走出去”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状况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和软肋,我们必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状
遭遇和存在的知识产权和品牌问题
据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末,中国境内1.3万多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1.6万家,但这1.3万多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大部分主要是依靠资金和劳动力优势,真正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走出去”的并不多,据统计不足20%。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在“走出去”的企业中比较普遍,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经过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遭遇和存在以下知识产权问题。
一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涉及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海外并购项目多数结果不理想。如TCL并购德国施耐德、法国汤姆逊和美国戈维迪奥后出现巨额亏损,三年亏了50亿元,建立的几个海外企业都关门了事;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失败,造成近40亿元的损失。
二是大部分“走出去”的企业缺少自主知名品牌。如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只有21个品牌入选;而在美国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最佳100品牌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同往年一样没有一家企业入围。
三是多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没有明确的国际知识产权战略,未能借助“走出去”推广和扩展自己的品牌。除海尔和华为等少部分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未制订明确的国际知识产权战略,未能认识到“走出去”是使国内品牌迅速成长为国际品牌的有效途径。
四是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利用境外科技资源遭遇高成本压力。近年来,一部分国内企业通过设立境外研发机构获取技术和知识产权,但遇到了高昂的综合商务成本问题。
遭遇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遭遇和存在上述知识产权与品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企业对于自主知识产权是“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认识不清,仍然像在国内那样依靠资金和劳动力打天下。
第二,缺乏明确的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忽视“走出去”对于推广本企业品牌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作用。
第三,在并购海外品牌方面存在误区,以为购买品牌可以代替自己培养,想走捷径。
第四,政府知识产权和商务管理部门在政策扶持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落后于实践的发展。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自从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反面教训。
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方面的成功经验
“走出去”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创新的企业,如海尔、华为、中兴、联想和吉利汽车等。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始终坚持维护、推广、使用和拓展自己的品牌,以自己的品牌为核心,以技术专利投资入股开展海外投资,有明确的品牌战略。
二是通过“走出去”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海外特许与连锁经营拓展品牌海外影响力,使企业品牌从国内品牌逐渐成长为国际品牌。如海尔通过“走出去”成功拓展其品牌和专利,海尔品牌已成长为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的第一品牌;服务业中的中建总公司和中国银行也已借助跨国经营在国际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三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利用境外科技资源发展自主技术和品牌。如华为公司在美国达拉斯及硅谷、瑞典斯德哥尔摩、印度班加罗尔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
四是企业“走出去”要有超前的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如中兴通讯近年来积极申请国际专利,2010年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排名跃居全球第2位。
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方面的反面教训
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中国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方面的反面失败教训,可以从上汽并购韩国双龙和TCL涉及知识产权的系列并购案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海外品牌并购不是中国企业培育主导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方式,这类品牌需要自己长期培育,并购来的品牌一般只能成为辅助品牌。
二是整合被并购品牌的难度高于整合被并购股权或有形资产,买到品牌后很难随心摆布,因为品牌的实质是文化,整合品牌要考虑文化差异。
三是境外出售的品牌一般都是亏损的或走下坡路的品牌,好的品牌和技术出售的少,买品牌难于买技术,买亏损的品牌难于买盈利的品牌。
四是并购前必须对并购目标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与前期资料收集工作。
扭转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落后状况的对策建议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尽快扭转和改变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方面的落后状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政府应在金融和财政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境外商标、建立专利联盟、设立专利池、建立海外研发和设计中心等的支持力度。
第二,政府应对我国涉及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海外并购给予积极引导,提供相关信息与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第三,加强我国企业“走出去”中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与预警机制的建设,定期公布东道国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变化的信息,及时向到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进行通报。
第四,进一步加强我国海外科技园的建设、管理与宣传,吸引更多国内企业进入园区。
第五,总结推广我国企业“走出去”中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海尔与华为等,树立学习标杆。
第六,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知识产权环境。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政府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鼓励扶持政策固然重要,但企业也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逐步扭转不利局面。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第一,增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意识。企业应明白,真正先进的知识产权买不来,著名品牌也买不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培育知名品牌需要长期投入与积累,少则10年或20年,多则30或50年,短期解决不了,梦想走捷径根本不行。
第二,学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经验,制定本企业“走出去”中的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积极主动申请境外专利。
第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国际品牌发展战略,主动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
第四,从涉外知识产权并购正反两方面案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对于涉及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境外并购活动,一定要同公司自身的知识产权与品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第五,实力较强或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在境外设立研发和设计机构,借用境外研发与设计资源及科研网络,加快本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
第六,积极应对境外知识产权纠纷,主动维护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利。
第七,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企业内部设置专职的知识产权与品牌管理人员,或借用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组织提供相关服务。(作者:卢进勇,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闫实强,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