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投资研究 > 正文
跨国投资给所有人带来好处 -- 收藏
http://www.vitwo.cn   2012/7/27 10:39:02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

  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中德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贸易额由1972年的2.7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690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德国在华设立企业7000余家,累计投资项目7500余个,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超过260亿欧元;对华输出技术累计近1.6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在这之中,德国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德国在中国最大投资者的大众汽车集团,截至到2011年底在中国的总投资额累计达到124亿欧元,2011年度销售汽车226万辆,员工人数达到48058人,经销商总数高达1623家。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谁的收益最大?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回答了中国媒体提出的相关问题。

  记者:30年前大众到中国来时最大的挑战是零部件国产化。但是关于国产化的问题有很多争议。比如说在零部件认证上卡中国人脖子。您怎么看?

  张绥新:从一个汽车价值考量,其中只有20%~30%在整车企业产生的,其余70%~80%的价值是在前端的零部件企业产生的,5万个零部件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零部件企业。

  当时开始生产桑塔纳时只有2%的国产化率,这在当时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当时总理在北京机场会议室里紧急召见大众总裁,要大众加速实现国产化,认为大众在刁难,不愿意做国产化。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当时派了一个专家出去考察,去贵州,以及山区一些三线企业,这些企业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为什么不能给汽车做一个零部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

  有一个同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去一个航天部的,人家总工程师出来接待他,只有30岁的年轻人,那个总工程师白发苍苍。他去了以后,双方互相一介绍,他汗流浃背,这样一个前辈的水准、资历比博士生导师还要老,我有什么资格跟人家面对面的去谈这些东西。但是他考察完以后,还是给出了一个意见,这个企业做不了零部件厂。因为做卫星是单件生产。有一个很精密的轴和套,做十个轴,十个套,一个一个用手工去配,恰好配成一个,卫星就上天了,但汽车每天要生产一千台、两千台,一年生产300天,出来的每个车都必须是完全一致的,是大规模、批量的生产,生产一致性非常重要。当时大家很不理解。

  还有技术要求。一个汽车方向盘要100多个数据,干吗要求那么严?当时朱镕基还是上海市市长,他亲自下去调研了一次,调研完后,说我们搞国产化,不能凑合,要保证坚持大众的质量标准,不能搞“瓜菜代”。也因如此,我们确实感到非常庆幸,如果当时我们像北京吉普或广州标致一样放松质量要求,结果不堪设想。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这个标准,同时和中国方面积极配合,最后我们动员了300多个零部件企业来中国生产,当时等于是掐着脖子过来的。最后这300多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建立了400多家零部件厂,到现在还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以后其它国外汽车企业来了以后,国产化已经不成问题了,因为这些零部件产业基础已经建立了。这是大众对中国汽车行业做出来的一个重大贡献。

  记者:你们是来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同时这么多年来也受到批评最多的汽车企业,主要是说大众赚中国人的钱。大众如何看待这种批评?

  张绥新:像这种问题应该是每一个跨国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跨国经营更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政治上问题。我们也理解,这也很正常。我们会正面处理这些问题,相信全球化总的趋势不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跨国投资会给对所有的人、对所在地、对所谓母国都带来好处。首先是投资所在地,如果没有大众集团的技术、产品、品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不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而且给中国带来了4万8千人的就业,加上劳务工或别的工种,将近6万多员工。另外,整车厂一个员工会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里带来就业机会,按发改委的计算是1:11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在我的企业里有6万名职工,上下游企业加起来将有近100万的就业机会,这个拉动效益是很大的。给当地带来的税收、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同时,大众的业务也得到了发展,运营情况也很好,这是共赢。

  记者:虽然是共赢,但人们认为大众赚的钱最多。

  张绥新:当然企业是要赚钱的。我们在中国都是合资企业,不只是大众赚了钱,而是合作双方都赚了钱。我们赚了钱,都是在纸面上的东西,实实在在拿到钱是要分红以后才可以。刚才讲了两个数字,一是到现在为止投资达到124个亿欧元,二是今后几年要增加140多亿欧元投资,这个钱从哪来?就是合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大众一直到这几年才开始收到一些分红,其实在四五年以前,基本上合资企业是不分红的,都是再投资。上海大众最初时的投资,大众占的50%是1.6亿马克,相当于8000万欧元,今天看来这个数字简直太少,但现在的上海大众资产有多少,大家可以去查一下,都是滚雪球一样滚起来,以后没有外来的投资,都是靠自己经营,自己赚钱。

  记者:另一方面,德国也有舆论批评你们把就业和技术带给了中国。这种批评会对你们的决策造成哪些影响?

  张绥新:我们确实在德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当然大众经营状态很好,在中国、在全球的经营状态都很好,这种争议少一点了。五六年前,大众经营状态不好,德国、欧洲各个地方都在裁员的时候,我们在中国要盖新工厂,要投资,德国工会里反对声音非常强烈,批评说把所有就业机会都弄到中国去了。当时确实在讨论投资计划、讨论产品计划的时候受到了工会方面很大的争议。确实有几次耽误了一些事情。2008年,我们作为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结果藏独组织和别的人权组织到德国大众门口拉起旗帜示威,包围大众工厂,要在大众工厂里搞罢工,当时我们确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我感到非常庆幸,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和监事会主席皮耶希,都有一种中国情节,他们对我也很信任,他们始终坚持要在中国发展,要在中国投资,是看好中国的。这种远见确实也使我们得到了丰厚回报。而且这次到新疆的投资,很多人难以想象,集团总部在他们层面上做了最后政治上的决策,批准了这个项目。我相信,包括乌鲁木齐的项目,将来也会得到成功。

  记者:在中国的投资回报利比起德国和其他市场如何?

  张绥新:在中国,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市场,投资回报率肯定比较高。但投资回报率不等于大家通常说的利润率,利润率是按照销售收入来计算的。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还算比较高,但波动很大,好年头的时候大家都赚钱,但一到了有问题的时候,陷入亏损也很快,这也是中国一个特色。

作者: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Nicholas Zhou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