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然而从投资大热的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境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较前几年均呈现回落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日趋理性,将来主要聚焦于弥补我国企业发展的短板方面。”
会计事务所安永数据显示,2018年中企海外并购持续下滑,创近六年来新低。2018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已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约为144亿美元,同比下降52.1%。其中,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宣布的并购金额为26.6亿美元,同比下降23.1%,但占同期总额的18.4%,较2017年一季度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
对此,卞永祖向本报记者分析有三点原因:一是我国加强了对企业海外并购的管理,加强了外汇的管制,尤其是对房地产等领域的并购加强了管理,减缓了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力度。二是部分国家,包括美国、欧盟等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对别的国家的并购加大了审查力度,尤其是美国对我国企业的并购造成了阻碍。三是随着美国开启加息进程,国际资金环境开始趋紧,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有所加大,这也使得企业在并购时更加谨慎,主动降低了并购的频率。
中国的海外并购呈现三大特点。在并购地区方面,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企业透明度高,其商业模式以及技术都有我们企业很多学习的地方,中介机构发达,并购服务和融资也比较容易。
在并购领域方面,我国的企业并购很多聚焦在基础设施、房地产、矿产等领域,这与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比较快有很大关系。比如我国企业并购港口、酒店以及机场等比较多,实际上跟我国企业发展的模式和需求有很大关系。
在并购经验方面,作为一个后起国家,我国并购过程中经验较少,尤其是在矿山等的并购,在运营过程中很多发生了纠纷,这与我国企业不了解海外法律法规、中介不发达以及在国际上的金融话语权低有关系。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继续加剧。”卞永祖认为有三点要注意:首先,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道路上要特别注意当今世界的金融环境。目前国际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美联储开启了加息进程,资金由宽松开始趋向紧张,已经引起了多个国家货币的暴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一定要注意并购对象所在国的金融情况,同时,也要时刻关注企业自身的负债情况,避免因为负债过高而影响到自身的现金流。其次,要对并购对象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比如资产、负债等,并对将来的经营前景有客观评估,这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另外,还要对并购对象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充分了解,由于国外的政治情况跟国内差别很大,要充分尊重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等,减少因为政府的更迭引起交易的变更或者失败,从而造成损失。
从中长期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将会逐渐加速。卞永祖分析,首先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将越来越多和广泛,企业国际化过程会逐渐加速,相对应的海外并购也会不断增多。
同时,随着我国企业日趋理性,将来海外的并购将主要聚焦于弥补我国企业发展的短板方面,比如高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等领域,随着我国金融对外不断开放,金融也是我国企业尽快走出去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