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比农业现状
几内亚比绍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独立后,粮食不能自足,进口量一直保持在5—8万吨。农业种植技术原始、粗放,产量低,以水稻为例,当地传统种植方法每公顷仅1-2吨,以传统种植方法生产,根本无法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全国粮食年需求量至少在15万吨,主要粮食作物稻谷、高粱、玉米等原粮产量仅14万吨,按照“粗”“精”比1:0.6(即原粮和精粮比)计算,自产精粮约8万吨,缺口在7万吨左右。几比人以食用大米为主,占出口总值95%以上的腰果出口,均以不同形式换了大米,几比历届政府均以保障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主要是粮食进口)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全国人口“吃饭”问题,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闹“粮荒”。粮食不能自足,农业生产落后,主要原因在于:
自然条件 几比地处热带,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温”不存在问题,同时,地广人稀,果木丰富,常年出产木薯、木瓜、芒果、腰果,几乎到处可以找到维持生命的物质,生存的紧迫性不突出,自然条件的优越使人们不太看重农业的重要性。
国家政策 几比是全球最穷国,基础设施极差,人力资源贫乏,农业投入不够,没有组织化的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原始。
国际援助 长期以来,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在几比粮食紧缺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提供粮食援助。历年来国际社会援助的粮食保持在5000—15000吨(主要取决于腰果的产量和出口情况)。
二、土地使用
由于传统习惯,以及没有出台土地政策和法规,谁开垦谁占有,几比现有土地几乎全部被私人占有。政府要征用土地时,始终会遇上土地所有权问题,而土地使用者从不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税。几比政府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拟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合理开发和使用国土资源。
三、中、几比农业技术合作现有方式
几比独立后,我国就开始向其提供农业技术和物资援助,派遣农技专家,并在几比东部建立了一个面积约180公顷的示范农场,即CARANTABA农场。排灌渠道、农田改造由中方提供技术和材料,建成后又不断提供农机具、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派遣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农场建成后至今,每两年一届,一直沿用这种方式。在我大量援助下,水稻产量比当地传统种植高2-3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目前,示范点已扩大至3个,面积达到461公顷,同样取得良好效果。项目的具体操作是,技术组从技术、物资上重点保证CARANTABA农场的丰产,对另外两点即COMTUBOEL和CAMPOSA 提供技术支持和适当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对各点周围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几比政府对农技合作项目很重视,视之为对外合作的样板,不时请电台、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
四、在几比从事农业的前景
土地资源:几比陆地面积3.6万km2,平均人口密度为34人/km2,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比绍。农村广大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广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大量适合耕种的土地,全国各地都随处可见面积上百公顷的平地,且境内河流密布,地下水丰富。
自然资源 几比6-10月是雨季,11-5月是旱季,全国年均降雨量在2000mm左右,平均气温在25º C,日照充足,积温丰富,粮食、蔬菜和其它作物旱雨季皆可生长。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市场环境 几比原是西非经货联盟唯一出产稻谷的国家,而目前自产大米仅能部分满足本国需求。几比以及周边国家,大米是主要粮食,各成员国都采取降低关税等措施,保障大米的进口,如几比把大米的进口关税从20%降到10%。长期以来,本国自产农产品短缺,市场销售的粮食、大宗蔬菜(如大米、面粉、土豆、洋葱、圆白菜等)皆是进口产品。即使未来生产饱和,除了本国消费外,仍可出口到周边国家,按照联盟内部规定,出产于本地区的商品在成员国之间流通不纳关税。
鼓励政策 为引进外资,几比政府成立了私营投资促进总局,为国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帮助。与其他行业一样,几比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外资投向农牧业,如土地使用的优惠、减免税赋、农机具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口免除关税等。几比目前法律法规不健全,各种优惠和便利条件都可以谈判和协商。
纯粹的农业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不高,经营方式必须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发展加工业和养殖业,如加工稻谷、腰果、木薯、水果,养殖牛、羊、猪等,探讨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